过度捕杀?冻死?还是病死?

——一为什么冰河时期的最后阶段出现物种的大灭绝?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3卷第1期

大洪水后快速形成的冰河期与均变论科学家提出的多个冰河期截然不同。考虑到挪亚大洪水后接着出现的独特气候条件,其出现冰河期是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

欢迎扫码关注公众号!
欢迎扫码关注公众号!

 

洪水后的冰河期能解释很多现象。例如,它预测了困扰世俗主义者的“不协调混杂”现象。这是指冰河时期沉积的地层中出现了热带动植物和寒带动植物在一起的奇怪混杂,正如之前的文章所讨论过的 1,这是大洪水后的冰河期特有的稳定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所带来的结果。

它还解答了均变论者有关冰河时期的诸多谜团,其中一个就是为何冰河期的末期会出现物种大灭绝的情况。

 

大规模的物种灭绝

哺乳动物
表1 在冰河时期末期,大型哺乳动物灭绝的百分比。8,9由于数据不足,其中没有包括欧亚大陆南部,但其百分比可能很低。

在冰河期的末期,随着冰盖的融化,植物能够生长的范围在扩大,但此时却出现了大型动物(即体重超过 44 公斤的动物)在全球范围的大规模灭绝现象,部分已灭绝的动物参看图 1-6。

有多少大型动物灭绝了?这些年来,进化论者对当时物种灭绝的数量百分比估值一直在变化,但总体而言,在均变论者认为的“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时,全球约有 65%的大型动物走向灭绝(参看表 1)。

在冰河期结束时,世界上大约有 97 种鸟类也灭绝了。其中有许多种依赖于冰河期大型哺乳动物来生存,例如食腐鸟类。2


均变论的大规模物种灭绝假说

关于这些物种灭绝有许多假设,最近提出的 3 个主要假设被分别称为: 

(1)过度捕杀——人类的捕猎活动导致了动物的大规模灭绝。

(2)寒冷致死——气候变化导致了大规模的物种灭绝。

(3)疾病致死——疾病和有害生物(如老鼠),通过人类活动在地球上传播。

这些假设各有优缺点,这就是为什么冰河末期的物种大灭绝的原因还处在激烈的争论中,至今悬而未决。各方立场都根深蒂固;这些激烈的辩论已经持续了 200 年,似乎还找不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过度捕杀假说的优缺点

“捕杀说”的倡导者强调物种灭绝恰逢人类进入一个大陆的时期,尤其是澳洲和美洲。现在所说的冰河期是从世俗的角度来看 50 个不同程度的冰河期中的最后一个(从创造论者来看,这实际上是地球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冰河期)。3他们称最后一个冰河期不同于之前的诸多冰河期的原因就是有人类在各大洲生活和发展。按照这种排除法排除了气候原因后,他们声称,气候变化不可能是(物种大灭绝的)原因。


图1. 大地懒

图2. 剑齿虎
图3. 雕齿兽
图4. 箭齿兽

图5. 双门齿兽

图6. 大角鹿

然而,在一些大陆上,人类到达的时间与物种灭绝的时间并不一致。在均变论的框架中,欧亚大陆和非洲的情况与“捕杀说”并不吻合。因为欧亚大陆和非洲上的生物灭绝百分比很低,人类与大型动物群一起生活了据说有“数十万年”。因此,该学说的倡导者确实需要解释这一点,他们也常常把这些问题粉饰掉。此外,人类进入澳洲和美洲的时间和物种灭绝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要基于精确的定年。由于各种原因,这些事件被“安排”的时间已经发生了多次改变,为把物种灭绝的时期刚好“安排”在人类出现的同一时期,这当然有明显的循环论证的错误。然而,进一步的研究已经将人类出现的时期进一步往前推了。詹姆斯·肯尼特(James Kennett)和其他提倡冰河末期彗星或小行星撞击导致物种灭绝的人说:“碳 -14 年代数据不符合既定的时间框架是一个常见的定年问题,而这个问题则是通过抛弃一些因‘太过年轻’而‘不合常规’的年代数据来解决的。”4

换句话说,如果测得的年代数据与年老地球论的时间框架不符的话,就会被抛弃。


冻死说的优缺点

“冻死说”的倡导者指出,进入澳洲和美洲的人数较少,而且他们的武器主要是长矛和石刀,这样的装备无法消灭那么多的大型哺乳动物,况且这些动物大多数也并不是人类惯常捕猎的猎物。

当时气候正发生剧变,所以他们把生物灭绝的原因归到气候变化。这很适合于解释冰河末期北美地区的情况。然而,他们假定在这段时期南美洲的气候变化较小,但那时候南美洲却有 83% 的动物灭绝了。

“冻死说”的倡导者正确地指出了“捕杀说”在解释非洲和欧亚大陆情况的矛盾之处。他们说,在全球范围内,人类考古遗址和大型动物群之间几乎没有联系,而且过度捕杀说的证据也非常稀少。而捕杀说的倡导者反驳说,人类与大型动物群关联很少的现象是在他们预料之内的。他们认为,这些关联的证据越古老,从考古记录中消失的速度就越快。5


“ 病死说”被抛弃

大多数世俗科学家都认为“病死说”并不可信,因为这几乎没有证据的支持。多种随机疾病最多只会影响当地或某个地区的种群,而且疾病基本都是某些物种特有的。所以病死说并不能解释某些动物群在半个地球的范围内灭绝的情况。6有人提出可能出现过影响许多不同物种的某种全球性超级疾病。然而,很难想象有这种能够选择性地杀死大型动物,却留下同一时期的人类和小型动物的疾病。现代唯一可能会导致全球性疾病的就是西尼罗河病毒,但它也不能选择性地杀死大型动物,故这也不能作为病死说的证据。 


世俗科学家感到困惑

莫耶奥(Monjeau)等人试图综合“捕杀”和“冻死”两种假说,但他们也承认还没达成一致的意见:

“推测第四纪的陆生哺乳动物灭绝的原因一直是当代生物学中最令人兴奋且悬而未决的核心论题,它就像犯罪故事那么引人入胜。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关于这个话题已有数百篇论文发表,提出了一系列的解释……直到今天,也还没有达成任何一致的意见。”7


用大洪水所导致的冰河时期就能解开谜团

挪亚洪水之后所形成的冰河期能解开大型动物群的灭绝之谜。如之前的一篇文章说的,冰河期的早期到中期的气候特点是温和且稳定,几乎没有季节性的差异。1由于海洋温暖且伴随着很大的蒸发量,因此冰河期的降雨量比今天充沛很多。动物在这种食物和水份充足的气候中繁衍生息,使当时西伯利亚的哺乳动物的种类非常丰富,被一些科学家描述为:与著名的非洲的塞伦盖蒂生物保护区非常类似(此保护区现有 70 多种大型哺乳动物和约500 种鸟类)。

但冰河期的气候是在动态变化的,到了冰河期快结束时,夏天变得更热,冰盖开始融化;冬天的气温比现今冬天更冷。这些变化带来了巨大的季节性差异。在遥远的北方,密度较低的冰川融水覆盖在北冰洋、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盐水之上。这些冰川融水很快就被冻住了。没有冰冻的海面也变得比今天还要冷。被海冰覆盖的区域几乎没有水汽蒸发,而较冷的海洋产生的蒸发量也更少。因此陆地上的降雨量减少了。这种气候变化导致了大范围的干旱。

大洪水后曾经活跃的火山喷发活动也不断减弱了,这意味着漂浮在大气中、将阳光反射回太空来冷却地球的火山灰减少了,因此在冰河期结束时,热带地区的大陆会变热。热带和寒带地区之间的温差会比今天大得多。

冰盖上方较冷的空气和低纬度较热的空气之间的巨大温差生成了比今天强得多的大风。所以在冰河末期,暴风席卷了大片地区,卷起了泥土和沙子。在对应地层中的大量沙子、淤泥、黄土沉积物都与冰河末期的狂风有关。这些狂风和干旱也导致了广泛地区的野火肆虐。

尽管有些动物已经适应了寒冷的冬天(如长毛象),但大多数动物并不像世俗科学家设想的那样能适应严寒的气候 , 当冬天变得更冷时,许多动物都难以生存下来;而干旱的气候导致了食物的减少,这就对体型较大的动物,以及繁殖较慢的动物造成更不利的情况。

绿色植物的减少、冬天更冷、干旱、强风和火灾等恶劣的环境共同导致了物种的大规模灭绝。这些因素在各个大陆上产生了各不相同的作用。澳洲和南美洲的大型动物的灭绝可能是由于干旱导致的。而其余地方绝大多数甚至所有的动物大规模灭绝都是由异常寒冷直接或间接造成的。

洪水和冰河时代


只有一个冰河时期

大洪水后的冰河时期成功解释了困扰均变论科学家的许多谜团。其中包括在冰河末期,大型动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灭绝。此外,根据均变论者的说法,在他们声称的几十个冰河期中,只有“最后”一个冰河期才出现了大规模的物种灭绝(这种故事完全不合理)。上文讨论的大洪水后冰河期有力地证明了冰河时期只有一个,这与挪亚大洪水的后续影响完全吻合。  

  

【扩展阅读】

● 白垩挑战“千百万年”的教条

● 冰河时期动植物奇怪的混杂现象

● 这些沙漠为何曾经是湖泊?

● 琥珀里的菊石:海洋生物竟然被包裹在陆生树木的树脂里

● 难以置信:北极狐两个月穿越三国两大洲!

● 世俗科学无法解释的冰期问题

● 儿童篇 :恐龙在大洪水中为什么能幸存?

● 冰河时期大洪水之后的独特现象

● 岩层记录与挪亚洪水相吻合

● 水口和风口:洪水消退时侵蚀形成

 气候剧变!挪亚洪水导致的暴雨、冰川和沙漠

  


参考文献和注释

1. Berta, A. et al.,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 of pinnipeds: Seals,Sea Lions, and Walruses, Annu. Rev. Earth Planet. Sci. 46:203–28, 2018.

2. Wood, T.C., Animal and plant baramins,in Center for Origins Research Issues in Creation, no. 3, Wipf and Stock Publishers, Eugene, Oregon, pp. 24–27, 2008.

3. Arnason, U. et al., Pinniped phylogeny and a new hypothesis for their origin and dispersal, Mol. Phylogenet. Evol.41(2):345–54, 2006.

4. Koretsky, I., Paleontology of the Late Oligocene Ashley and Chandler Bridge Formations of South Carolina, 1:Paleogene pinniped remains; The oldest known seal (Carnivora: Phocidae),Smithsonian Contrib.Paleobiol.93:179–183, 2002.

5. Kohno, N. and Tomida, Y., Summary of the fossil record of pinnipeds of Japan, and comparisons with that from the eastern North Pacifi c, Island Arc. 3:361–372, 1995.

6. Batten, D., Another major ‘link’ fails, Creation 35(1):51–53, 2013; creation.com/puijila.

7. Weston, P., Spectacular, surprising seals, Creation 22(4):28–32, 2000; creation.com/surprising-seals.

8. Jones, K.E. et al., Impact of the terrestrial-aquatic transition on disparity and rates of evolution in the carnivoran skull, BMC Evol Biol. 15:8, 2015.

9. Chapski, K.K., Contribution to the problem of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spian and Baikal seals, Trudy Zoologicheskovo Instituta Akademiya Nauk SSSR (Proceedings of the Zoological Institute, USSR Academy of Sciences) 47:200–216, 1955.

10. McLaren, I.A., On the origin of the Caspian and Baikal seals and the paleoclimatological implications,American J. Science 258:47–65, 1960.

11. Palo, J.U. and Väinölä, R., The enigma of the landlocked Baikal and Caspian seals addressed through phylogeny of phocine mitochondrial sequences, Biol. J. Linnean Soc. 88:61–72, 2006.

 

本文原英文链接见:https://creation.com/kill-chill-ill.

 

Please publish modules in offcanvas 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