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1卷第3期
——斯科特·吉利斯(Scott Gillis)采访印度创造论者乔伊和莉拉·乔治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1卷第3期
最近在美国蒙大拿州地狱溪岩层发现的化石是支持挪亚时代大洪水的证据,这场并不久远的大洪水将大量的陆地和海洋生物埋藏在一起。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1卷第3期
你能想象和恐龙生活在一起是什么样子吗?恐龙时而有趣,时而吓人,俨然是一道独特的风景。那么,恐龙真的曾和人类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吗?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1卷第3期
最近在英格兰南部黑斯廷斯(Hastings)附近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恐龙脚印,这是英国有史以来出土的最多样化、细节最多的恐龙脚印。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1卷第3期
原文章名:Termites—to the glory of God!
——唐·巴顿(Don Batten)采访白蚁专家维克多·迈耶(Victor Meyer)博士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1卷第2期
众所周知,蜘蛛没有翅膀,然而许多蜘蛛却可以“飞”得很远。小小的蜘蛛借着“放气球”(ballooning)占据新领土的现象早已广为人知。连达尔文也对此深感惊讶。1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1卷第2期
安东尼· 范· 列文虎克(1632-1723)因发现原生动物和细菌而闻名于世, 今天我们把这类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当时列文虎克把它们叫做“微生物”(animalcule)。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1卷第2期
水口和风口横穿山脉、山脊,形成了两种奇特的地貌。1 这类景观为全球大洪水提供了激动人心的证据。2、3 地质学辞典对“水口”的定义是: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1卷第2期
你有没有在书上或电视上见过一个叫“恐龙时代”的独特时期?上面可能会介绍,在这个由恐龙统治的世界里,哺乳动物都是小动物。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1卷第2期
一支由英国和中国的古生物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在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灵武市发现了一种新型恐龙。1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1卷第2期
原文章名:Fantastic voyage from the womb
凌晨三点,传呼机将我从 15分钟的小睡中震醒,上面闪烁着“棕色代码——分娩 4 号房”。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1卷第2期
原文章名:Synchronized dance of dwarf galaxies stumps big bang boffins
分布在我们银河系、仙女座星系以及现在的半人马座 A 星系周围的矮星系进一步证明了大爆炸理论是“胡扯”。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1卷第2期
原文章名:Unearthing exciting evidence for creation
——加里•贝茨访谈化石研究员万斯•纳尔逊
万斯·纳尔逊(Vance Nelson)是一位多产的研究者,对基督教创造论运动有重要贡献。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4期
你见过巨大的建筑吗?你有没有想过设计这栋大楼时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建筑师在设计时必须谨慎规划,才能确保建筑不会因本身的重量而倒塌!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4期 原文章名:Creation astronomy from a rocket scientist
——采访德国天体物理学家、神学家、哲学家和穆斯林宣教事工的组织者“司提反”(化名)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4期 原文章名:Creation astronomy from a rocket scientist
我们这艘“航天器”上的一切都是为生命而设计。我们的月球、大气层、地磁场——所有这些特征和众多在《地球航天器》一书中……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4期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鲨鱼是肉食动物,直到最近才发现窄头双髻鲨(学名为 Sphyrnatiburo)是个例外。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4期
数千年来,不断有人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1但是,读过《创世记》的人就知道是先有鸡(更准确地说,是陆地家禽类),它们在创世第五天被创造出来,随后产下一颗蛋。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4期
* 本文是一篇同名文章的摘选,作者在原文中的讨论范围更加广泛,引证更加丰富。读者可以在以下网址看到这篇文章(creation.com/euler)。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4期
一份研究了500万个线粒体“DNA条形码”的重要工作得出了具争议性的结果,但这些结果却非常符合圣经创世记所记载的历史。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4期
自1995年在德国被发现后,大量的大理石纹小龙虾就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到欧洲和非洲部分地区。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3期
优雅、潇洒、轻松自如——这就是漂泊信天翁(Diomedea exulans)在一代又一代的远航海员心目中留下的印象,它们不挥翅膀的飞行本领让海员惊奇不已。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3期
肉食毛虫是在夏威夷发现的一种非常有趣的昆虫。虽然世界上有一千多种球果尺蛾,但据目前所知,只有六种球果尺蛾的幼虫(毛虫)是食肉的,它们都生活在夏威夷。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3期
红狐(Vulpes Vulpes)长着两只大耳朵和毛茸茸的尾巴,是狐狸中最常见的、分布最广的一种。
原文章名:The ‘water-walking’ lizard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4期
走在水面上的蜥蜴?皇冠鬣(liè)蜥属(Basiliscus )又常被不恰当地叫作‘ 耶稣蜥蜴’,这显然是借用主耶稣在水面上行走的神迹。
原文章名:Opalized fossils and pseudo-fossils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4期
蛋白石是一种绚丽夺目的宝石,在澳大利亚国家蛋白石收藏网站的这句无可争议的评语之后,紧接着就是下面的文字:
原文章名:No evolution in pollution: killifish survivors are ‘losers’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4期
大西洋鳉鱼(Fundulusheteroclitus)也被称为小泥鱼或底鳉,在西大西洋的美国和加拿大的河口水域分布众多。它们“对污染极度敏感”
原文章名:Bioluminescence—the light of living things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4期
许多生物能够通过生化反应自行发光。这个现象叫做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它出现在各类生物群,包括:昆虫类、蜈蚣和
原文章名:The wombat ‘Badger’ of the south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4期
当欧洲人第一次看到我们称之为袋熊的这种澳洲动物时,他们竟然把它吃了1。
原文章名:The wily coyote—dogged by reputation, this coy ‘wolf’ continues to surprise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2期
在许多美国印第安人的传说故事中,这种郊狼以贪婪、虚荣、狡猾著称,而且还是个骗子。1、2
原文章名:Liligers: A testimony to the created kind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2期
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是狮虎1,它是雄狮子和雌老虎的后代。虽然以前认为狮虎不能生育,但自2012年开始,已经有十例雌狮虎与雄狮子成功交配生育狮狮虎的案例记入文献。2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2期
一度基督化的‘西方’如今似乎被疯狂的思想侵袭着,而且愈演愈烈:
原文章名:Walking ain’t easy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4期
近50 年来,全世界的工程师都在努力制造能像人一样有效稳步行走的机器人。虽然有一些显著的成效,但距离目标还相去甚远。
原文章名:Antibiotic resistance: Evolution in action?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4期
抗生素的发现是医药领域一个最重大的进步,它大大地改善了人类的健康。
原文章名:schrader-hebrew-professor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4期
——乔纳森·萨尔法提和史蒂芬·R·施雷德博士的谈话
原文章名:Powerfully attracted to the truth of creation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4期
——塔斯·沃克与彼得·威达博士谈论地球科学和地球历史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2期
画家作画时,每一笔都有其用意。我们观赏这幅画,一看就知道它是经过设计的。
作者:卡尔·维兰德(Carl Wieland)
摘自本文作者所著《人类一家人:圣经、科学、种族和文化》(http://creation.com/onehumanfamily.us)的第七章:“变换不定的‘人类进化’故事”,
信不信由你,这两个漂亮的小女孩儿真的是双胞胎。她们是在2005年四月出生于英国诺丁罕(Nottingham),有着蓝眼睛的瑞咪(Remee)(照片上左边)是一般人所谓的「白人」;而另一位有着棕色眼睛的琦恩(Kian) (照片上右边)则会被认定是「黑人」。1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2期
进化论者声称一群类人生物是从一群猿类的生物进化而来的。然而,真正的目击者对人类起源的描述是完全不同的。
原文章名:The importance of biblical creation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2期
——采访神学院教授理克·格里菲斯
原文章名:The appendix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2期
我们的消化系统是上帝一项伟大的设计。
——回应一位持年老地球论的批评者和他的“权威”论证
作者:加里·贝茨 (Gary Bates) 发布日期:2014年1月4日
最近,一个年老地球创造论网站的作者麦克·霍尔(Mike Hore)回应了我的文章《你的权威是什么?接纳亿万年说法的基督徒无法用经文证明自己的观点》(What is your authority? Christians who invoke millions of years cannot make their arguments from the biblical texts.)
原文章名:Gorge ‘looks thousands of years old’, but created in months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4期
2016 年10 月14 日凌晨两分刚过,新西兰南岛就发生了7.8 级地震—— 此次震级自欧洲人登陆新西兰以来排名第二。1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2期
大陆上的山谷和峡谷大小形状各有不一。有些是v形山谷,有些是u形峡谷。
原文章名:God’s DNA-detangling motors.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1期
所有生物体内都有奇妙无比的机器,还有建造这些机器的 “ 指令手册 ”。正如一本书的信息是由纸上的文字记载一样,
原文章名:Life imprisonment for ‘feeble-mindedness’?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1期
原文章名:Sulfur bacteria stasis—“The greatest absence of evolution ever reported”.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1期
在超过将近20亿年的所谓进化时间轴上,海底硫细菌竟然没有改变。有一篇报道中,证明进化过程不存在的证据被说成是证明进化的证据!
原文章名:Tardigrades too tough for evolution.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1期
世界上最顽强的生命要数缓步类动物,又叫“苔藓猪”、“微熊 ”、“ 水熊虫 ”。缓步类动物体长不到 1 毫米(1/25 英寸),但它们可以在地球上从未经历过的恶劣环境下生存下来。
原文章名:The pinnacle of Creation.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1期
圣经和世俗科学就人类在创造中的地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世俗科学家说,人无非是一种智能动物,他们的出现纯粹是随机进化的结果。
原文章名:Science reinforces faith in God.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1期
——唐·巴顿采访免疫学家娜塔莉·贝妮特
原文章名:The Blue Whale.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1期
蓝鲸(Balaenoptera musculus)或许是迄今为止陆地和海洋体形最大的生物(见第## 页的知识窗),单是体积,就足以令人惊叹。
原文章名:The remarkable Captain Robert FitzRoy.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1期
罗伯特 · 菲兹罗(Robert Fitz-roy 1805-1865)正是那艘载着达尔文环游世界的小猎犬号的船长。
原文章名:Diatoms: artistry in miniature.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1期
硅藻是一种微观单细胞藻类,无论是海水还是淡水都含量丰富,硅藻会在自身周围生长出美丽的蛋白石(一种二氧化硅)细胞壁,称为硅藻壳。
原文章名:Punching holes in Scripture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1期
——叛教者承认放弃基本教义可能会成瘾
原文章名:Coral: The animal that acts like a plant, but is an active predator, and makes its own rocks for a house.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3期
热带珊瑚礁的画面谁不爱看?它们五彩缤纷、生机勃勃。但如果没有一种称为“珊瑚虫”的这种粘乎乎的怪异小动物的努力,这些奇妙的生态系统也就不存在了。
原文章名:Eugenics-is-back.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3期
十九世纪80 年代,达尔文的表弟弗朗西斯·高尔顿爵士(Sir Francis Galton) 把一个新的词汇引入了世界,开启了一个新的探索领域,那就是“ 人种改良学或优生学”(Eugenics)。1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1期
作者:菲利普·贝尔(Philip Bell) & 大卫·卡其普尔(David Catchpoole )
两支在琥珀中保存得出奇完整的花朵给专家们带来了不少惊喜。1 这颗琥珀发现于多明尼加共和国的琥珀矿,进化论者将它的年龄定为一千五百万到四千五百万年。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1期
致中文版读者:
1994年,有一群为了生产水泥而开采高级石灰石的玻利维亚工人挖到一个含很多石英的岩层,由于石英是一种很硬的矿物质,于是他们就没有再碰这个岩层了。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1期
在一次退修会上,当马可牧师问大家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时,有人大声回答:“狮子!”,另一个人回答:“老鹰!”。当我大声说“蜂鸟!”的时候,大家都惊得哑口无言。
——进化论者无路可走,为了保卫“亿万年”的意识形态,只能在铁上做文章。
作者:卡尔文·史密斯 (Calvin Smith)
恐龙的骨骼化石中有软组织!?几乎每一次当屏幕上放出2005年《科学》期刊上的几幅照片时,国际创造事工的讲员都会看到在场观众将信将疑的表情。
原文章名:Did God create life on other planets?
那些相信地球上的生命是进化产生的人当中,很多人认为,其它数不清的星球上肯定也会进化出生命是一个事实。
作者:唐▪巴顿 (Don Batten)
我们仍然经常听到一些说法,认为人类跟黑猩猩的DNA是“几乎一致”的,两者仅仅有1%的差别。
作者:乔纳森▪萨尔法提 翻译:中国创造论团契
我们的地球是宇宙中唯一被发现有液态水的地方1。实际上,宇航员从太空中遥望地球,看到的主要是水。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71%的面积。
如果地球表面是平的,这些水足以覆盖整个地球达2.7公里之深。
含盐度
海洋对地球上的生命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也调节气候使其温和。然而,尽管海洋里有13.7亿立方公里的水,人类却不能靠饮用它生存,因为海水太咸了。
“盐”对于化学家来说,指的是一大类由金属和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质。普通的食盐是金属钠和非金属氯组成的,也被称为氯化钠。它含有相互吸引的带电粒子——离子,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晶体。这些离子在盐溶解的时候便分离开来。海水中主要的离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但还有其他成分。咸海水是人类的福祉,它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很多有用的矿物原料。
海洋存在多久了?
海洋盐分有许多来源(见下文),但这些盐分想脱离海洋却很不容易。因此,海水的咸度稳步增加。既然我们可以得知现在海洋中的盐分含量以及盐分进出海洋的速率,我们应该可以计算出海洋的最大年龄。
其实,这个方法最早是由牛顿爵士的同事埃德蒙·哈雷爵士(Sir Edmond Halley,1656-1742,因哈雷彗星闻名于世)提出的。2继他之后的一位地质学家、物理学家、放射治疗的先驱,约翰·焦利(John Joly,1857-1933)推断海洋最多只有八千至九千万年。3但这个年龄对进化论者来说远远太小了,他们认为生命是几十亿年前从海洋中进化出来的。最近,地质学家史蒂夫·奥斯丁(Steve Austin)博士和物理学家莱赛尔·罕弗莱斯(Russell Humphreys)分析了由当代地质科学机构提供的海洋钠离子(Na+)含量及其进出海洋速率的数据。4 入海速率越低,出海速率越高,据此计算出的海洋年龄就越古老。
每一千克的海水中有10.8克溶解的钠离子(大概占百分之一的质量)。这意味着,海洋中有1.47 x 1016(14,700万亿)吨钠离子。
钠的输入
陆地上的水会溶解裸露的盐矿,侵蚀许多矿物,尤其是粘土和长石,并将其中的钠元素解离出来,这些盐分由河流携带进入海洋。有些盐分是由陆地地下水直接供应海洋的,称为海底地下水排放(SGWD),地下水含的矿物质浓度通常很高。海底沉淀物和海底热泉也会释放大量的钠元素。此外,火山灰也提供了一部分钠元素。
奥斯丁和罕弗莱斯的计算结果显示,现在每年输入海洋的钠大约为4.57亿吨。历史上每年钠的输入量,即便采用对进化论者最有利的假设,也不会小于3.56亿吨。
事实上,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目前盐的入海速率比奥斯丁和汉弗莱斯认为的还要大。5以前,人们认为海底地下水排放只相当于地表入海水量(主要为河流)的0.01-10%。但是这份新的研究通过对沿岸海水中镭元素放射性的测定,发现海底地下水排放量可高达河流入海水量的40%。6这意味着海洋年龄的最大值可能会更小。
钠的输出
住在海边的人常常会遇到汽车生锈的问题。这是因为有盐雾——从海洋逸出的小水珠在水分蒸发后留下细微的盐晶体。这是钠脱离海洋的一个主要渠道。另一个主要输出方式是离子置换——粘土会吸收海水中的钠离子而向海洋释放钙离子。而当海水囤积于海底沉积层的孔隙中,也会使海水损失一部分钠。有些被称为沸石的矿物质,其晶体结构含有很大的空隙,可以吸收海水里的钠元素。[编注:有些反对创造论的人提出还有钠长石的形成,可以吸收海底盐分,可以参见附录中罕弗莱斯博士的回应]。
但是,所有这些钠输出的总和要远远小于输入。奥斯丁和罕弗莱斯计算出现在每年有近1.22亿吨钠脱离海洋。而历史上最大的输出量,即便采用对进化论者最有利的假设,也不会超过每年2.06亿吨。
估算海洋的年龄
即便采用对进化论者最有利的假设,奥斯丁和罕弗莱斯计算出海洋年龄必定小于6千2百万年。需要强调的是:这并非实际年龄,而是最大估算年龄。也就是说,这一证据符合任何小于6千2百万年的年龄,包括根据圣经推测出的6千年左右。
奥斯丁和罕弗莱斯的计算采用了合理范围内可能有的最小输入速率和最大输出速率。而且还假设起始的时候不存在已溶解的盐。如果我们采用一些更贴近实际的假设条件,计算出的年龄就要远远小于这个数值。
首先,上帝起初创造的海洋很可能已经含盐,以给海鱼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挪亚洪水也必定溶解了陆地岩层中大量的盐分。洪水退去时这些盐分一起进入了海洋。最后,比估算值更大的海底地下水排放量也会进一步减少海洋年龄的最大值。
结论
海水的盐度强有力地证明,海洋以及地球本身的年龄要远远小于进化论所要求的几十亿年,而更符合圣经所说的六千年左右。海洋年龄也要远远小于进化论者给许多海洋生物定的年龄。简单说来,海洋对于进化论者的口味而言还不够“咸”!当然,所有这样的计算都依赖于对过去的假设,如起始条件和恒定的输入输出速率。这样的计算永远无法证实某样东西的年龄。要确知年龄,我们需要目击证人(参见约伯记38:4). 这些计算不过是为了说明,即使采用进化论者自己对过去的假设,地球也要远远比他们通常宣称的年轻,地球的年龄与圣经没有冲突。
附录:钠长石化是进化论的逃生舱口吗?
反对创造论的格林·莫尔顿(Glenn Morton)声称一种富含钠元素的长石——钠长石(NaAlSi3O8),会在海底形成,将盐分从海水中析出。他认为这个钠沉淀现象足以推翻奥斯丁博士和罕夫莱斯博士的年龄计算。罕夫莱斯回答了一位引用了格林·莫尔顿言论的批判者,(经罕夫莱斯允许,摘录如下):
格林·莫尔顿在这点上完全弄错了,严谨的创造论者可以继续使用海水中的钠作为年轻地球的证据。莫尔顿把他致奥斯丁和我的信发给你,却没有给你看我们给他的回信。他也没有告诉你他如何终止了我们的信件来往。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钠长石的确会在海底热泉里形成,将高温海水中的盐析出。但是当钠长石接触到温度较低的海水时,就会分解为海绿石矿物,又将等量的钠释放到海水中。这也是为什么(任何数量可观的)钠长石只出现在中洋脊,而不会在其它地方出现。总而言之,他的“钠长石沉淀池”会变成“海绿石矿源”,但是对海洋中钠的总量的净影响是零。
这可能对你来说有些专业了。还有一个不太专业的的方法,让你自己判断莫尔顿观点的对错:你可以搜一搜,看看他的“钠长石沉淀池”理论有没有在地质化学期刊中发表。这类刊物中最前沿的一份,名称是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Acta。如果他的理论是正确的,这类期刊肯定会欣欣然地予以发表,因为这会解决我和史蒂夫指出的这个存在了75年的问题,就是钠元素输入与输出的巨大差距。世俗的科学机构可能会为此给莫尔顿颁发诺贝尔奖!
不仅如此,莫尔顿肯定也会为在这样的期刊上发表他的理论而非常自豪,他肯定会在自己的网站上重点提及。如果你看到的话,请告诉我。如果没有看到,你就大概知道,莫尔顿又忽悠你了。
怀疑论者和年老地球论者的网站上一般刊登的都是些混淆是非的理论。他们逃避同行的评议,也不发表论文。相反,他们仅依赖于大部分读者的无知来防止他们的伪科学被揭穿。任何人都可以在一个个网站发任何的言论,诗篇1:1-2却应许赐福给那些不沾此事的人:
“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唯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
原文见: http://creation.com/salty-seas-evidence-for-a-young-earth
【扩展阅读】
● 地球有多古老?
转自国际创造事工CREATION.com,经许可使用。
作者:拉塞尔•格里格
原文见:http://creation.com/fraud-rediscovered
很早以前,人们就已发现,一位富有成效的进化论普及人士伪造了一些图画,但这场骗局惊人的欺诈程度至今才被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