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飞奔吧!——让人不忘创造与堕落的历史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1卷第4期

原文章名:https://creation.com/ostrich.

欢迎扫码关注公众号!
欢迎扫码关注公众号!

我们已经知道会飞的鸟类有绝妙的设计,相比之下,如鸵鸟这类不能飞的鸟就显得十分的不寻常。

它们被造时就是如此吗?还是因为退化导致了飞行功能的丧失? 1

创造论生物学家通常认为绝大多数甚至所有不会飞的鸟类,都有会飞的祖先,鸵鸟也不例外。在这方面他们大致同意进化论者的观点。

鸵鸟属于走鸟类——一种不会飞的鸟类。食火鸡、鸸鹋、几维鸟、美洲鸵以及灭绝的恐鸟和象鸟也属于走鸟类。进化论者曾认为所有这些鸟类都属于同一目——鸵形目,从一个丧失了飞行能力的祖先繁衍而来。然而基因分析使人们需要重新审视这种观念。由于原住民过度捕猎而灭绝的新西兰巨型恐鸟似乎与一种能飞的小鸟——䳍鸟(tinamous)关系最近。因此人们现在认为飞行功能的丧失在走鸟类中独立地发生了许多次。2

 

建立困难,破坏容易

事实上,生物很容易失去像飞行这样的复杂功能。在特定环境下不会飞反而有利于生存。例如在刮大风的小岛上,不会飞的生物,相对来说被被暴暴风风 刮入海中而不能繁殖后代的风险更小。因此当一一次次基基 因意外(突变)破坏了复杂飞行机制的某部分功功能能时时,通常因缺陷而被淘汰的不能飞行的生物,很可能能会会在在 岛上的种群中占上风。因此在岛屿上常常能发现现不不能能 飞的鸟类(和昆虫)。国际创造事工的纪录片《达尔尔文惊世航海记》中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会飞的鸬鸬鹚鹚就就 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ГлебИванов©123RF.com | utopia88©123RF.com鸵鸟赛跑

这样的退化过程与飞行机制最初是如何出现现的的没有任何关系,要产生新的飞行机制就需要新的复复杂杂遗遗 传信息。即便是坚定的进化论者也不认为有哪种不会飞的鸟能“重新进化”出已丧失的飞行能力。

  

圣经提到的大鸟

鸵鸟高约2.7 米,重达140 公斤,是现存鸟鸟类类中最高最重的,它的蛋也是最大的。

鸵鸟虽然不能飞,但它的体型特征非常适于奔跑。这表明, 鸵鸟失去飞行能力后,展现出来的奔跑能力所需的信息,在最初的受造类里就已存在了。3

  

尽情奔跑吧

鸵鸟腿部肌肉大部分都位于臀部和大腿骨,有利于形成大的 步长(5 米)和高的步频,有助于高速奔跑。它的腿部韧带限制了大多数类型的运动, 只能向前迈步。因此,与
(按上帝设计)能跳、爬、侧行的人类大腿不同,鸵鸟的肌肉力量几乎完全用于推动鸵鸟前进。4

©dpa图片联盟/ Alamy Stock Photo鸵鸟
像所有其他平胸犬一样,鸵鸟的胸骨上没有龙骨,而飞行的肌肉被固定在这种结构中。(一旦失去飞行,导致像现在这样无用的结构丢失的突变将不再通过自然选择消除。)

2010 年在西澳大利亚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比较了相近体重的鸵鸟和人的奔跑运动。5 研究发现在同样的奔跑速度下,鸵鸟消耗的能量比人类少50%,研究证实其原因主要在于鸵鸟腿部能够储存和释放弹性能量。鸵鸟踝部的韧带会使关节处于伸展状态 (就像脚上装上了展开的弹簧),身体向下的重力会压缩此“弹簧”。当踝关节受压而弯曲时,踝部的韧带 (弹簧)可以大约储存28 公斤的力量(每条腿14公斤),也就是被动地支撑了28 公斤的体重。

此研究的带头人乔纳斯·鲁本森(Jonas Rubenson)教授说: “使用带弹性的肢体运动就像踩在弹簧上弹跳,不需很费力就能反弹得很高,所以鸵鸟奔跑时耗能 少的关键就在于它们腿部的‘弹簧’。”6

鸵鸟是唯一每只脚上有两个脚趾的鸟类,也是唯一用脚趾走路的鸟类。这种富有弹力的步姿起 到了额外减震的作用。虽然在行走时趾爪几乎不碰到地面,但在跑步时却能像锤钉一样扎入地面,产生高达3.9 兆帕的压强,这给高速奔跑时提供了极佳的抓地力。4 也许有一天这些发现能帮助工程师为双腿截肢的残疾人设计出更好的义肢, 并且设计出更敏捷的机器人。6

在现存鸟类中,鸵鸟的陆地奔跑速度最快(甚至比一些能飞的鸟 还快),高达72公里/小时。一 些捕食者(如狮子和猎豹)虽然能 捕捉到成年鸵鸟,但必须消耗大量 的能量进行快速的加速才能捉到。 除非捕食者能迅速抓住鸵鸟,否则它们很快就被鸵鸟甩在后面,因为鸵鸟能长时间维持55~60公里/小时的奔跑速度。此外鸵鸟的脚还能发动令人丧命的大力一踢,也会使捕食者打消捕捉鸵鸟的念头。7

如果要直线奔跑,高速是很大的优势,但要转弯时怎么办呢?鸵鸟1.8 米长的翅膀曾被认为是无用的“残余物”, 仅用于求偶,可能还有调节体温和打苍蝇的作用。其实鸵鸟的翅膀也是高级的空气舵,能有效地控制空气动力,因而能帮助鸵鸟完成急停、转弯和高速“之字形”奔跑等特技。8

Simon Eeman©123RF.com | 鲍里斯·费多连科(Boris Fedorenko)©123RF.com鸵鸟蛋
雄性(黑白)和雌性(棕褐色)通常轮流孵卵-雄性在夜晚,雌性在白天,而它们各自的颜色提供了最佳的伪装。

 

鸵鸟母亲和约伯记

当然,约伯经文并不表示鸵鸟没有任何父母本能。但是我们看到,以某种诗意的语言,对鸟的筑巢行为进行了现实的描述。

鸵鸟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约伯记39:13-18 中它被上帝直接提到:

鸵鸟的翅膀欢然搧展,岂是显慈爱的翎毛和羽毛吗? 因它把蛋留在地上,在尘土中使得温暖;
却想不到被脚踹碎,或被野兽践踏。
它忍心待雏,似乎不是自己的;
虽然徒受劳苦,也不为雏惧怕;
因为上帝使它没有智慧,也未将悟性赐给它。
它几时挺身展开翅膀,就嗤笑马和骑马的人。

这里描述的是一种行为愚蠢,甚至无情的动物,不像起初上帝的“甚好”创造的一部分。这提醒着我们,人背叛神,因而一切受造之物都堕落了(创世记第3 章,罗马书8:20-22),在世界堕落后,飞行机能可能不是鸵 鸟唯一退化的地方。

经文的大部分说的是雌鸵鸟筑巢育幼的习性。产卵期时,雄鸵鸟表演奇特的求偶舞蹈,并与多只雌性交配(通常2至7 只)。10 其中一只会被雄鸟选中,在孵化期与雄鸟搭档。雄鸟在地上刨出一个深为30到60厘米、宽达3米简单的坑作为共用的巢。从被选中的鸵鸟开始,所有与这只雄鸟交配的雌鸟都会在这个坑里下蛋。11 其它雌鸟也可能会在别的雄鸟的巢里下蛋。 除非被雄鸟选中,雌鸟很少关心自己的蛋。

一些巢有超过60个蛋,但只有约20个能孵出幼鸟,被选中的 鸵鸟偏爱那些被它认作是自己的蛋, 而将许多别的蛋推出巢外,那些在 巢外的蛋很容易被捕食者吃掉。

鸵鸟

刚孵出的雏鸟尤其易受攻击, 只有大约15% 能活到成年。10 从不同巢孵出的雏鸟可能会合并在一起, 只有一对父母(或一只雄性鸵鸟) 与它们一同生活。其他不带幼鸟的 鸵鸟父母就会无情地离开。11

当然约伯记这段经文并非暗示鸵鸟没有一点作父母的本能。但从其诗意的言语,我们看到对鸵鸟筑巢和繁育后代行为的现实描述。

 

是谁把头埋在沙子里 ?

逃避问题和麻烦的人会被说成是把头埋进了沙子。这源自鸵鸟遇到危险会把脑袋藏入沙中的说法, 但这早已被证明是个不实的传言。 当今支持创造论的证据这么多,进化论者还在不断发表虚构的言论, 看来那些硬要把头埋在沙子里的不是鸵鸟,而是不愿意爱真理的人(帖撒罗尼迦后书 2:10)

进化、走鸟类和受造类

鸵鸟据说从古新世(6600 万 ~ 5600 万 年 前)1 的海伯里鸟(Remiornis heberti) 和始新世(5600 万 ~ 3390 万年前)的 Palaeotis weigelti(一些被称为像鸵鸟的走鸟类化石)进化而来。在欧洲和非洲发现的其它未确定的走鸟类遗骸也被当作鸵鸟可能的亲戚。现代鸵鸟的化石据说出现于中新世早期(2300 万 ~ 500 万年)之前。

杂交研究(待开展)会有助于确定走鸟类中有多少受造类,以及飞行功能的丧 失所经历的次数。乔恩·阿尔奎斯特(Jon Ahlquist)博士是世界著名的从鸟类基因组构建“进化谱系”(即假想的进化关系)的专家,近年已经转变为一位彻底的圣经创造论 者 2。他认为基因数据与以下观点最一致:走鸟类和䳍鸟类都是(挪亚洪水后)从方舟出来的同一种(会飞的)鸟祖先的后代。3 其他 创造论研究者认为走鸟类可能来自于多个受造类,它们最初都会飞行。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鸵鸟属鸟 类都是同一类,即常见的鸵鸟(Struthio camelus)。另一现存种类是索马里鸵鸟(Struthio molybdophanes),颈部和腿部是蓝色的,有人认为它只是普通鸵鸟的一个亚种。其他三个已知的亚种是马赛鸵鸟、南部(或南非)鸵鸟和红颈(或北非)鸵鸟。

 


参考文献和注释

  1. Ma =百万年(兆年),假设的进化年代,实际上这些岩层都是在全球性的挪亚洪水中形成的,岩层的顺序是由于掩埋顺序造成的。
  2. Wieland, M., Convert to creation, creation.com/jonahlquist, Jul 2018.
  3. Jon Ahlquist 与 CMI 的通信  , 2019年5月7日  .

 

【扩展阅读】

● 是谁让猫头鹰无声地飞行?

● 生物书没有告诉你一个有关始祖鸟的重大秘密!

● 信天翁:驾御海风的能手

● 蓝鲸

● 鲸的尾鳍如何形成?

● 鲸鱼长腿的奇谈

● 罗德候鲸和其它关于鲸类进化的故事

● 鲸进化的谎言

● 海豚——自带高精尖的水下导航系统

 


参考文献和注释

1. 参见creation.com/vestigial-organswhat-do-they-prove.

2. Baker, A.J. et al., Genomic Support for a Moa–Tinamou Clade and Adaptive Morphological Convergence in Flightless Ratites,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31(7):1686–1696, Jul 2014, academic.oup.com.

3. 关于许多生物似乎在基因上为了后面 的适应而“提前加载”的方式,创造论研究者最近发表了文章,例如creation.com/frontloaded.

4. Schaller, N., Birds on the run: what makes ostriches so fast? scienceinschool.org, 22 Nov 2011.

5. Rubenson, J. et al., Adaptations for economical bipedal running: the e ect of limb structure on three-dimensional joint mechanics, 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 28 Oct 2010.

6. Firth, N., How ostriches use their ‘springy’ legs to help them run faster and longer, dailymail.co.uk, 1 Nov 2010.

7. Usurelu, S., Bettencourt, V., and Melo, G., Abdominal trauma by ostrich, Annals of Medicine and Surgery 4(1):41–43, Mar 2015, sciencedirect.com.

8. Feathered friends: Ostriches provide clues to dinosaur movement, sciencedaily.com, 2 Jul 2010.

9. 钦定版英文圣经在此处称神“剥夺了鸵鸟的智慧”,其意思与下半句相一致。

10. Cooper, R.G. et al., Wild ostrich (Struthio camelus) ecology and physiology, academia.edu, 20 Aug 2009.

11. 参见youtube.com/watch?v=QTMxj_ QL5U4.

    

本文原英文链接见:https://creation.com/ostrich.

 

 

Please publish modules in offcanvas 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