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惊现恐龙脚印群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1卷第3期

最近在英格兰南部黑斯廷斯(Hastings)附近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恐龙脚印,这是英国有史以来出土的最多样化、细节最多的恐龙脚印。

© Johan Lindgre

恐龙爪印

剑桥大学研究小组发现并记录了超过 85 例带脚印的化石,至少代表了七个物种。1“且不说这些脚印样本充足丰富,种类多样,我们还看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细节,”第一作者安东尼·希利托(Anthony Shillito)说:“你能清楚地看到皮肤和鳞片的纹理,以及四趾爪的抓痕,非常罕见。”2

日常生活告诉所有有思想的人在埋葬之前这些痕迹不可能存在很长时间。

从 2014 年到 2018 年,海浪侵蚀所谓“白垩纪时代”(至今 1.45亿至 1 亿年)阿什当岩组(Ashdown Formation)导致悬崖崩塌,露出之前隐藏的部分,该研究组在此期间一共来了五次,考察这些因岩块脱落而露出的脚印。这些脚印形成于
李尼斯砂岩底层,下面是一层泥岩。脚印的范围从 2 厘米(0.8 英寸)到60 厘米(2 英尺)宽,经确认是禽龙、甲龙、剑龙、兽脚类和蜥脚类恐龙留下的。

因为大部分脚印都被埋在倒下的石块中,大多数发现的脚印是单个脚印;有些依稀能看到有两到三个脚印的足迹,但没有连续超过五个的。随着进一步侵蚀可能暴露出来更多的脚印,这种高度多样的保存完好的脚印为黑斯廷斯地区已有的大量恐龙发现增色不少。其中包括了禽龙(1822 年)和恐龙脑化石的首次惊人发现。3


恐龙的脚印如何得以保存



恐龙皮肤印痕

“为了保存脚印,需要有合适的环境,”共同作者尼尔·戴维斯(Neil Davies)说:“地面需要有足够的粘性,这样脚印才能留下,但又不能太湿,不让水冲走。要形成和保存这些脚印,需要在二者之间达到平衡。”当然,即使能形成脚印,还需要迅速被另一层沉积层掩埋,以免发生侵蚀。

大部分脚印成形于粉质泥浆中,这片泥浆硬化后,形成了砂岩层下面的泥岩。在这样的岩层结构中,“最先看到有皮肤印痕的脚印,(这些脚印)直接印在了下面的泥浆中,这是真实的表面痕迹被完整保存的清晰证据。”

很多在最底层的砂岩层成形的脚印还留下了波纹的标记,却没有皮肤印记。所以恐龙脚底材料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留下的脚印细节。泥岩中的一些化石脚印显示了有些地方的泥太湿,留下的脚印轮廓不太清晰,还有泥浆挤入恐龙的脚趾缝。


岩层是缓慢形成的吗?

这项研究的作者认为,这些含有恐龙脚印的岩层形成于一片泛滥平原,并且存在多个长时间的沉积暂停期(即沉积过程出现多次暂停),才能在不同的岩层中留下这些足迹。
但是这种解释能说得通吗?从日常生活经验就会知道,这些脚印留下后,不可能是等了很久之后才被掩埋。

考虑到挪亚洪水,通常会为那些拒绝考虑洪水的人带来困惑。

我们想一想警察调查入室盗窃时,在泥泞中发现一串离开作案现场的新鲜脚印。警察通知探案人员给脚印铸模留底,他们一定会迅速赶到。为什么?因为探案人员明白这些脚印很快就会消失,有时几分钟,有时几小时,具体多长时间取决于气候因素。

即使因日晒而硬化的脚印,如果之后没有很快掩埋,敞露在风雨中,短短几年都很难存留,更不要说存留数千年或数百万年。由于海洋的持续侵蚀,考察队在五次参观考察中,每次都会发现新暴露的质料,前期发现的足迹也在渐渐模糊了,有时甚至全部消失。要知道,含足迹的岩石质料现在肯定要比足迹刚形成时更硬,更难被侵蚀。

这项研究也揭示出,在他们所研究的岩石中,广泛分布着无脊椎动物打洞筑穴的情况,但是,恐龙的脚印中却没有这类无脊椎动物活动的痕迹。这就表明恐龙踩入的软质泥层不久前才被无脊椎动物打洞筑穴;它们还没来得及干扰这些恐龙留下的脚印就有一个新的沉积层迅速覆盖其上,阻止了任何新的打洞筑穴活动的可能。


圣经有答案

可见,缓慢与渐近的过程不能解释这个壮观的足迹遗址以及其中保存的高保真皮肤和爪印的痕迹如何形成。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是,这些形成于大约 4500 年前挪亚时代发生的全球大洪水。这场洪水“水势浩大,在地上共一百五十天。”(创世记 7:25),洪水导致不同的沉积层形成。包括大陆板块的垂直构造运动等各种变化,使得洪水快速退去时露出这些地层。这就是称为“短暂暴露的大洪水沉积物”的假说(BEDS,全称 Briefl y Exposed Diluvial Sediments)。4

在这个洪水灾难期间,成群的恐龙和其他生物跑到还没有被水淹的高地逃避洪水,或者游到因水流涨落而暂时暴露的地面。当潮水逼近这些动物聚集的逃生岛时,动物会继续逃跑,并在其身后会留下一连串的脚印,就如在这块泥岩中的脚印。

当水面再次升高时,水流会带来新的沉积物,覆盖这些脚印并将其保存下来。这个水面振荡过程可能在短时间内连续多次反复发生。这可以解释在不同交叠层中找到的脚印,而且这些脚印常常出自相同的物种。在亿万年的年老地球论模型中,这一现象将意味着相同的物种在同一地点(的不同岩层)留下了脚印,但每个脚印之间跨越数千年或数百万年的时间,怎会有这般匪夷所思的巧合!

洪水模型则提供了一个简洁的解释,其结果是那些用年老地球论无法充分说明的。把挪亚时代的大洪水列入考虑因素,那些令否定大洪水的世人无法解释的现象就有了很好的答案。


 

【扩展阅读】

● 圣经记载过恐龙吗?喜欢恐龙的你不要错过本文

● 恐龙化石并不古老

● 恐龙的来“龙”去脉(内附精彩讲座视频)

● 卧虎藏龙之龙或为恐龙

● 真正的侏罗纪公园——进化论的时间框架解释不了化石中的鲜活成分

● 约伯记中的“巨兽”或为恐龙?

● 恐龙骨骼中的DNA和骨细胞

● 20年来的恐龙发现挑战主流认识 

  


参考文献和注释

1. Carter, R.W., Bates, G., and Sarfati, J., Dinosaurs are almost certainly extinct: It is time to let go of the idea of ‘living dinosaurs’, creation.com/dinos-extinct, 22 Feb 2018.

2. Pezckis, J., Implications of body-mass estimates for dinosaurs, J.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14(4):520–533, 1995.

3. Clearey, T.L. and Tomkins, J.P., Determining average dinosaur size using the most recent comprehensive body mass data set, Answers Research Journal 8:85–93,18 Feb 2015.

4. Carpenter, K., Biggest of the big: a critical re-evaluation of the mega-sauropod Amphicoelias fragillimus Cope, 1878; in: In Foster, J.R. and Lucas, S.G., eds., Paleontology and geology of the Upper Jurassic Morrison Formation, New Mexico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nd Science Bulletin 36:131–138, 2006.

5. Woodruff, C. and Foster, J.R., The fragile legacy of Amphicoelias fragillimus(Dinosauria: Sauropoda; Morrison
Formation–Latest Jurassic), PeerJ PrePrints15 Feb 2015.

6. Paul, G.S., Princeton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 p. 48, 2nd Ed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6.

7. Lacovara, K.J. and 16 others, A gigantic, exceptionally complete titanosaurian sauropod dinosaur from southern Patagonia, Argentina, Nature Scientifi c Reports 4(6196), Sep 2014.

8. Lacovara, K.; cited in: Geggel, L., Dreadnoughtus dinosaur weighed whopping 65 tons, feared nothing, livescience.com, 4 Sep 2014.

9. Bates, K.T. and four others, Downsizing a giant: re-evaluating Dreadnoughtus body mass, Biology Letters, Royal Society, 10 Jun 2015.

10. Lacovara, K., cited in: Drake, N., Dinosaur that vied for ‘world’s biggest’ gets downsized, 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 9 Jun 2015.

本文原英文链接见:https://creation.com/dinosaur-footprints-in-britain.

 

 

 

Please publish modules in offcanvas 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