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7 1月 2022 07:27

伽利略和日心说的启示

伽利略是一位很多人都知晓的科学家,他是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创始人。

在许多介绍科学史的书中,伽利略常常被塑造成宗教与科学之战中的英雄人物,也是那些相信宗教必须服从科学的人最喜爱引用的范例。

伽利略像
伽利略像

但事实并非如此,伽利略不是那种用科学跟宗教争战的人物。本文为你解读伽利略的生平,看看他与当时地心说的争辩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中世纪科学家的信仰

首先,我们要明白:文艺复兴时代那些赫赫有名的科学家都是相信上帝的,他们绝对不是某些世俗读物说的那样去反对宗教或者被描述为用科学跟宗教争战的人物。

在无神论圈子中广为流行的刊物《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也承认:“伽利略的天主教信仰完全没有被他(在自然科学中)的发现所动摇”。该刊物还称:不知道是否因此应该给他的伟大与崇高减分。

此外,伽利略的理论是建立在尼古拉·哥白尼的思想之上,而哥白尼正好是当时教会的一名传教士。

哥白尼像
哥白尼像

还有,大名鼎鼎的开普勒是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者,他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了行星在椭圆轨道中运行规律,将伽利略的理论应用到实际观测上。

哥白尼有一句著名的话:他的科学研究是“跟着上帝的思路去思考”。

而人所皆知的艾萨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与运动定律,从而阐明了关于太阳中心说的所有理论。然而,他为辩护圣经历史而撰写了不少著作,数量要远多于他在科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像
牛顿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都是年轻地球创造论的拥护者!可见,这些名垂青史的科学先驱绝对不是以科学反对宗教。相反,他们都是相信上帝,尊崇上帝的基督徒。

 

教会支持科学研究 

 不仅这些创造论科学家热心研究,连当时的教会(罗马天主教)也对科学研究大力支持。

举个例子,当时教会允许使用大教堂作为天文台来观测太阳,作家约翰•赫尔布伦撰写的一本书就名叫《大教堂作为太阳观测站》,书中就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这些观测站被称为“子午线站”,其中安放了“逆向日晷”,这些设备其实就是一台巨大的针孔照相机,能够把太阳的形象通过大教堂窗户上的小孔投射到一条子午线/经线上。

逆向日晷
逆向日晷

研究和分析太阳运动无疑进一步削弱了托勒密模型(认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心)的影响力,但这项研究得到了教会的支持。亚瑟·凯斯特勒(Arthur Koestler)记载说:在伽利略之后仅仅50年,当时信主的天文学家便在教导动地天文学。

 

伽利略的科学之争

本文开头笔者说道,伽利略不是那种用科学跟宗教争战的人物。当时,伽利略不仅要面对当时腐败的教皇,还要与当时流行的科学争辩。

许多科学史专家在其著作中都已经阐明:反对伽利略的群体,并非是教会,而是当时的科研机构。在伽利略那个的时代,盛行的“科学”观点是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理论,也就是愚昧的地心说理论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同亚里士多德的权威学说。这套理论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而其他天体都位于地球周围高度复杂的轨道上。 

托勒密模型
托勒密模型

伽利略对地心说发起挑战,他推崇哥白尼之前提出的“日心说”观点,即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当时的亚里士多德学派对伽利略的学派回应激烈。正如亚瑟·凯斯特勒所写道的:

“有一个强大的团体对伽利略一直充满敌意,即在各个大学中的亚里士多德学派……毕竟,革新对学术庸才构成了双重威胁:既危及了他们貌似神圣的权威,同时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恐惧,他们深怕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整个学术体系可能会因此分崩离析。“

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学派之争,或者说“日心说”与“地心说”之争主要由于两个原因:

第一,当时亚里士多德学派在各大学府占支配地位,他们推崇的地心说更是绝对的权威学说,可以说有一大群学者的职业和学术生涯,还有其名利财富地位就是建立这套理论之上。而伽利略提出的日心说让这群人感到深深的不安和恐惧,甚至是愤怒,为了保住自身的学术地位 ,亚里士多德学派很自然要对伽利略和日心说群起攻之。

伽利略时期简陋的观测设备
伽利略时期简陋的观测设备

第二,伽利略时代的实验观测设备和条件难以给予“日心说”非常有利的支持,毕竟从我们最朴素的日常生活经验来看,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月亮星辰也是周而复始地跨过头顶的夜空,这很自然让人们联想到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太阳,月亮和其它星星都是绕着地球运转,因而“地心说”才是人们日常经验的直观感受和结论。所以,亚里士多德学派无法接受“日心说”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伽利略逝世之后的两百多年后,天文观测手段不断提升,特别是牛顿运动定律的确立为天体运动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之后人们才慢慢认识太阳系的结构,从而抛弃“地心说”,并接受“日心说”。

可以说,是科学技术和观测手段的发展让人们摒弃了所谓“权威”地心说,拥抱了更加反映真实天体结构的“日心说”。

 

地心说”与“日心说”之争对我们的启示

行文至此,笔者不禁想起“进化论”与“创造论”之争。

毋容置疑,进化论是现今科学界的主流观点,它认为所有生命,地球乃至整个宇宙都是在没有智慧设计的参与下,可以通过万古千年的漫长岁月慢慢进化形成。这也是支配目前整个科学界的权威思想。很多科学家的“饭碗”都是建立在进化论之上。

这跟中世纪时被广为尊崇的“地心说”是何等相似!如果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把愚昧“地心说”抛弃,那么现在进化论的境况又如何呢?21世纪的科学技术是否支持进化论?

进化论认为生物是漫长进化的结果,那么地层必定留下许多中间过渡物种的化石,但现代地质学找不到半块中间物种的化石证据。

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中认为鸽子的后代出现不同的样子是“微观进化”导致,但现代生物遗传学解释这是生物已有的基因分离和重组的结果,没有任何进化。

“地心说”是来自古代人们对天体运行朴素观测的结论,但对生物最朴素的观察也是告诉我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狗生狗,猫生猫”,从来没有看到“麻雀变凤凰”!

猫生猫
猫生猫

有关进化论的详细讨论可以参考本文末尾的扩展阅读链接。

正如现今科技否定“地心说”一样,进化论不单被很多前沿科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质疑和摒弃,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是指向这一切的背后有一位大能的创造者。

谁是21世纪的伽利略?谁是当下的“日心说”?或许就是认同和支持创造论的你们吧! 

 

  

【扩展阅读】

● 伽利略的四百周年纪念日再思伽利略事件的传言与事实

● 孤独大脑的宇宙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明月自何方

● 你不一定认识《流浪地球》里面的那颗太阳!

● 火星上有生命吗? ——让事实从小说中摆脱出来

● 外星人发来信号了吗?

● 我们的邻居是何等美好

阅读 1122 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