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02 9月 2021 23:30

央视新闻支持创造?天问一号带回来重要启示

也许你看到上面这个文章标题时会觉得难以置信,甚至有点不可思议,怀疑是不是纯粹吸引眼球的标题党。

不过如果肯花几分钟把本文读完,相信你会对文中谈及的话题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5月15日,天问一号携带祝融号火星车成功在火星着陆,在火星这颗地外行星上第一次留下中国航天器的印迹,可以说在实践“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豪言壮语上,我们国家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值得赞许和祝贺! 


“天问一号”确实“火”了一把
“天问一号”确实“火”了一把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的模拟图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的模拟图

但是,天问一号探测器给我们最有用的启示并不是它10个月前在地球成功发射升空,也不是现今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而是它在被火星引力捕获,成为环绕火星的卫星这个阶段。为什么这样说?我先问大家两个问题:每天晚上悬挂在我们头上的月球(地球的卫星)是怎样出现的?再进一步,太阳系中环绕各大行星的卫星是如何形成的?


整个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它们共携带194颗卫星
整个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它们共携带194颗卫星

 在现今天文学界,有关卫星(包括月球)的起源,主要有三种理论。

 

1. 裂变理论

该理论认为行星在最初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自转,行星身上的一些物质被甩了出来,之后这些物质聚合就形成行星的卫星。按照这套理论的解释,原始地球充满岩浆,旋转速度很快,有一部分被甩入太空,形成月球。 


裂变理论描绘月球形成的过程
这是裂变理论描绘月球形成的过程。如果这套理论是正确的,我们可以看到月球环绕在赤道上空,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但观测结果告诉我们,地球的自转根本达不到这种速度,能把自身物质甩出去。毕竟,即使目前地球自转的速度达到每秒466米(赤道的线速度),但在地心引力的牵引下,人们还是在地面上站得稳稳当当的。

对于其它气态行星的卫星就更加不可能。比如土星,它是由氢和氦两种元素组成,而它的卫星都是由岩石构成的。无论木星如何甩,都是把氢气和氦气甩出来,这些轻元素不可能之后就聚在一起变成硅、铁、碳等重元素来组成一个固态卫星。


土星及其固态岩石卫星
土星是巨型气态行星,但它82颗大小不一的卫星都是固态岩石卫星

 

2. 碰撞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行星最初被一颗体型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在碰撞过程中,有一块很大的碎片被抛入太空,继而成为这颗行星的卫星。


小行星撞击地球
世俗天文学家想象月球是来自远古时代的地球跟一颗小行星发生的惊天大碰撞

但对于月球,科学家根本无法套用这种理论。要知道月球的直径(3500公里)超过地球(赤道)直径的四分之一,把月球这样的庞然大物通过撞击从地球身上剥离,那当初地球要被撞得四分五裂才行。

地月大小对比图
地月大小对比图,月球直径却超过了地球直径的四分之一

该理论同样无法应用到气态行星(如木星)和它的几十颗卫星。上面我们说过,木星是气态行星,往它身上砸一个小行星,其结果是先被其引力拉碎,然后被吸收,根本不可能蹦出一颗岩石卫星。上个世纪90年代,苏梅克-列维9彗星撞击木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小天体撞击巨型气态行星
小天体撞击巨型气态行星,后果就是自身四分五裂

 

3. 捕获理论

这种理论目前在科学界非常流行,它被用来解释为何众多行星都携带多颗卫星。其主要观点是:卫星必定最初在宇宙别处形成,当它偶然穿过太阳系,进入到某个行星的引力场时,被该行星的引力捕获成为卫星。世俗天文学家解释说,为何木星和土星各拥有几十颗卫星呢?那是因为木星和土星凭借自身强大的引力把那些流浪的小天体捕获,成为它们的卫星。

这套观点听起来似乎很合理,但是你知道吗,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地火转移轨道的整个过程,把该理论的根本错误彻底揭露出来。下面这段视频是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张玉花副总工程师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的一段讲话,她向观众描述了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成为火星卫星时的种种细节。

 

4. 详细分析总工程师的谈话

视频里面,张玉花副总工程师说到:

“最后靠近火星的时候,如果不踩这一脚(刹车)的话,实际上是一个飞跃的,从火星边上飞过去了。”

原来,要让探测器成为火星的卫星是相当不容易的。如果不进行制动减速(俗称刹车),那探测器就直接飞过去,跟火星永别了,如下图。

火星探测器减速
探测器如果不制动减速(刹车),它就直接飞离火星(黄线箭头)

张工程师继续说:

“如果是开始点火的时间不对,或者点火的姿势不对,或者是点火的时候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不对,或者点火该关机的时候不关机,就是你(制动)少了,刹车刹小了,你就靠近不了你要到达的目标,飞出去了。刹多了你可能就掉下去了(坠落火星)”

就算进行减速制动,制动的时机、探测器的位置和减速的幅度都要恰到好处。如果制动少了,刹车刹小了,探测器就会稍微拐个弯,还是跟火星做个潇洒的吻别,然后跑没影了。

火星探测器刹车幅度不能太小
如果刹车刹小了,速度下降幅度不够,探测器拐弯后还是飞离火星(红色线)

如果猛烈制动,刹车刹多了,探测器的速度过低,它就会直接坠落在火星上,砸个粉身碎骨。

火星探测器减速幅度也不能太大
如果刹车刹多了,速度过低,探测器就直接坠毁在火星上(绿色箭头)

所以整个过程,在准确的时刻作出大小恰当的制动(刹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不仅如此,视频中张玉花工程师还表示,探测器还需要修正姿态,以下是她的原话:

“实际我们事先设计好一个控制规律和预先注入的一个程控程序和自主控制率,它到时候就点火,然后自己自动检测轨道,检测推力和进行姿态修正。”

为什么要修正呢?因为假如探测器的姿态不对,它在进行反向喷气制动减速时,会把探测器推出原来的轨道。那结果要不是坠入火星,要不就是飞离火星。

现在我们看出,让一枚探测器成功被某颗行星俘获,成为环绕其飞行的卫星,是一个非常复杂精细的过程。

首先我们要具备高深的天文学和物理学知识,能计算出这颗行星的质量和重力,及其周围的物理环境(如重力加速度),而且还要掌握相当高的航空航天和机械工程技术,让探测器能够在适合位置和准确时刻做出大小恰当的制动减速,同时还要修正其飞行姿态等一系列操作。正如张工程师所言,她的团队是事先设计好一个控制程序,来实现这一整个过程的,让探测器自动检测轨道,检测推力和进行姿态修正。

小天体如何被行星引力捕获
宇宙中的小天体要掌握天文学和工程力学知识才能被行星引力捕获成为其卫星

那我们现在想想宇宙中那些流浪的天然小行星,它们必须持有航天航空和工程力学的博士学位,具备以上这一整套知识,能够知道何时何地进行多大幅度的制动减速,还能自动精确地修正姿态,最后才能让行星把自己捕获,成为一颗环绕卫星呢?你觉得这一切有可能发生吗?根本不可能!除非最初有一位智慧大能的“设计师”预先就安排了一条轨道,让这颗卫星一开始就在轨道上运行。

 

5. 天问一号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张工程师在央视新闻中这段话,让我们了解了天问一号项目巨大的技术难度,此项目凝聚了众多航天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和非凡智慧,才能取得成功。

天问一号航天科学家
“天问一号”项目汇聚了众多航天科学家的非凡智慧

同时也让我们清楚认识到各大行星上的众多卫星,根本不可能像世俗科学家所说的那样被行星的引力自然捕获,否则一枚强力火箭把探测器送到火星身边,不需做任何计算、监测、控制、制动和姿势修正就能成功进入轨道了。

天文一号留给我们重要的启示:环绕着各大行星飞行的卫星,它们所有“自然形成的”路都是走不通的,这正好说明它们背后存在一位智慧的创造者,一开始就把它们安置在合适的轨道上,按照所定的秩序周而复始地运转。这一切都彰显着祂大能的创造和设计!

 

【扩展阅读】

● 创造主给人类的礼物——为地球量身定做的月球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明月自何方

● 火星上有生命吗? ——让事实从小说中摆脱出来

● 你不一定认识《流浪地球》里面的那颗太阳!

● 我们的邻居是何等美好

● 特拉比斯特一号的七颗行星——没有一个适于居住!


参考资料与图片出处

1. 视频:https://v.qq.com/x/page/e32461mz18y.html

2. 插图、封面:网络图片

 

 

 

 

阅读 1037 次数